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中国标准“走出去”让发展之路更长远

发布日期:2019-01-08


 

中国标准“走出去”让发展之路更长远

 

近日,越南河内第一条城市轨道吉灵—河东线试运行即将结束,正式开通运行指日可待。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与越南两廊一圈发展规划对接的示范工程,项目不仅采用中国技术、中国设备,设计施工也全面采用中国标准。项目总承包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个项目并不是孤军奋战在海外的项目,在中国标准下紧锣密鼓施工的还有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轻轨项目、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轻轨运营维护项目……

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建设步伐的加快,不仅中国建造的硬功夫走出国门,中国标准等软实力也扬帆出海,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标准走出去已成为企业更高追求

在国际竞争中,输出标准、掌握标准话语权一直是企业竞争力的最高体现。尤其是在高附加值的全球竞争中,选用何种标准至关重要,掌握标准就等于掌握了竞争的游戏规则。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赵一新认为,通过工程建设将标准带出去,不仅是标准输出的有效途径,而且成为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高层次追求。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也极大带动了我国相关产业,如设计、运营等服务产业的出口与发展。越南城市轨道吉灵—河东线项目建设就是高附加值的标准输出的典型代表。该项目总承包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项目不仅全部采用了我国工程建设标准,2016年年底前,越方还向我国订购了13辆城铁列车,并将运营人员的培训一并交给了中国的地铁运营企业。“越南人民看到我们修建轻轨项目,对我国其他建设企业进入越南也有示范作用。”项目建设带标准走出去,标准又将服务等“软件”带出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一带一路参与国家有旺盛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同时建设标准也比较缺乏,正是中国建造、中国标准布局发展、大显身手的好机会。赵一新说。

走出去更应加强自身标准建设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日益增强。由中国提出和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国标准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赵一新以地铁建设为例介绍说,中国最早的地铁建造技术学习的对象是前苏联,北京地铁1号线和2号线站房至今还留有学习痕迹。但随着我国地铁建设技术的研发创新,中国标准丝毫不逊于世界任何标准,而且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实践经验丰富,标准的实用性、适用性更强。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轻轨项目整体采用中国标准进行建设,线路开通运营后,将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这是世界领先的技术之一。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采用。赵一新认为,这恰恰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自身标准体系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以越南河内城市轨道项目为例,越方在已经有了法国、日本援建轨道交通的前提下,还愿意接受中国标准,我国工程人员提供的95册165项完善的建设标准体系是原因之一。

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除了政府引导下出台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开始越来越重视团体标准建设。就轨道交通建设而言,已经有4项17个系列团体标准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谢正光表示,这批响应创新和市场、认证需求的团体标准,填补国家、行业标准空白,将为标准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

标准国际化道路畅通任重道远

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中国标准使基础设施实现了大融合。各国基础设施历来存在区别和障碍。政策的不同、标准的不同、使用的不同直接导致交流的不畅,形成了中梗阻。中国标准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中的运用,有利于疏通各国基础设施的脉络,建设便捷畅通的基础设施直达专列

赵一新认为,未来要继续加快中国工程建设标准走出去的步伐,同时要通过加强自身标准体系建设,把知识产权与标准结合起来,逐步建成完善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准体系。对此,他提出两方面建议,一方面针对标准国际化,另一方面针对标准走出去的途径。

在标准国际化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工作,根据国际标准组织的不同情况和我国所处的地位,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发展规划,朝着将我国提案转化成国际标准方向努力;关注发达国家或地区标准化活动及其影响,分别了解、跟踪重点关注国外区域或者协会标准化组织的有关法律法规工作,如德国、日本、俄罗斯等;针对目标区城或组织开展标准协商协调互认工作;加强国内国外信息交流和沟通。另外,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的英文翻译问题,也应当引起重视。我们很多企业在承接国外工程时,大量的准备工作耗费在了翻译上,呼吁有关部门组织人财物力,加快标准翻译工作,减轻企业负担,让标准走出去更加顺畅。赵一新表示。

在标准走出去上,他坚定地认为,项目带标准,标准带服务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在这个模式下,行业和企业还需要注意,因地制宜。对于承接尚未建立相关产业、行业标准体系国家和地区项目时,要以我为主,在中国标准大框架下,帮助其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对于体系不完善的国家和地区,承接工程要突出自我,充分展现中国标准的优势;对于标准体系完善的国家和地区,承接工程要逐步渗透,见缝插针,引入中国标准,弥补其标准空白。

互利共赢才能行稳致远,开放包容才能携手同心。随着中国标准体系建设的逐渐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加速,中国标准必将成为我国与各国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上的使者。

 

 

版权所有:广东省建设监理协会    会备案号:粤ICP备17097724号
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437号越秀城市广场南塔1301单元    邮编:510030